《常州工学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正式出台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学校发展正确方向,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文)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委〔2017 〕6号文),结合学校传统、优势、特色和实际,校党委、行政近日印发《常州工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分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具体办法两个部分。《办法》强调,做好我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四个服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为基础,以加强阵地建设为重点,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探索创新理论引航、思想筑魂、精神培育、文化推动、舆论引导、阵地筑守路径载体,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增强全校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价值认同,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而不懈奋斗。《办法》指出,达成上述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坚持依法管理,重在建设;坚持有机结合,整体推进;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坚持把握规律,提高水平。

《办法》结合学校实际,按照“把牢一个方向”、“关注两大群体”、“坚持三级联动”、“建好四个阵地”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举措,包括:通过坚持“两个关注”“一生一策”“精准施策”,开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针对性;多层面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使哲学社会科学成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抓手;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办法》体现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全校事业发展的理念。根据《办法》规定,今后学校要发挥所有课堂的育人功能,在挖掘专业资源、优化课程设计、改进讲授方法上下功夫,使育人工作渗透在各个学科领域、各门课程和每节课堂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科当中任何一个育人的机会,这就为学校下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办法》的远景规划,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再上台阶,要让导向正确、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像阳光、空气一样充满学校每个角落,产生全天候的育人效果。《办法》强调,要以加强全校人才队伍建设为依托,大力强化教职工师德师风建设,建立起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要提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管理服务水平,变“思政工作”为“工作思政”,构建起全员育人格局。

    《办法》的一个突出指向,是提出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要更多地体现与常州地方资源的相融、对接,充分利用学校地处常州这个独特的地缘优势,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明确提出实施“校地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战略”、“爱常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引导教职工讲好“常州话”,启动“常州研究特色数据库”建设,紧紧围绕行业和地方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选准研究目标,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高层次合作平台,共建咨询型智库。

“两个关注”“一生一策”“精准施策”以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等我校以往行之有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工工作法”在《办法》中进一步得以固化和强调,力图改变思政工作中常见的“大水漫灌”、“水过地皮湿”的不良倾向,通过精细、精准、精深的管理和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成长、择业交友、生活困难、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办法》强调,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单位广泛参与的“大思政”格局,建立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基层党支部“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落实各级领导班子做好师生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建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定性、定量考核和创建评比考核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