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校关工委骨干成员、教育与人文社科学院关工委副主任,离退休党工委第三党支部书记,原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关一宁为教育与人文学院2018年第一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围绕“树立正确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关一宁用故事的形式,以“我”为故事主角,从上学到加入少先队,到加入共青团,再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直到现在为时间轴,用自己的入党故事告诉我们国家、民族、人民历史性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关一宁老师出生于1954年,和新中国一起成长,她的生活的环境、成长的经历告诉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坚定了她要和祖国同命运,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不曾动摇她的决心。她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在上山下乡时期,和当地的农民一起苦熬、苦干、傻乐、滚了一身泥巴,长了一身本领,也学到了农民阶层的勤劳、善良、朴实、知足、感恩和坚忍。除了白天干活,晚上坚持读书,从《共产党宣言》到《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还通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在大学期间,把文化知识放在了首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阅读了250余部中外名著和专著,在政治思想追求上把重点放在了思想入党上,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又重读了《共产党宣言》、学习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重新通读了《毛泽东选集》1-5卷。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党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从一名普通的教师迅速地成长为党的基层领导,历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社会科学部主任、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法政学院院长、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天宁区人大代表职务;至今还担任着常州市民族团结促进会副会长职务。
这堂生动的党课,让“50后”直面“90后”,使培训班学员深有感触,对他们进一步端正自己的入党动机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发挥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