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彭龄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自1978年在语文权威刊物《中国语文》发表第一篇论文起,便与社会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40多年来,他一心扑在社会科学文化事业上,饱尝了社科研究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学术探索和文化普及的累累硕果。
深入社科研究,走创新之路
四十多年来,莫彭龄走了一条社会科学的创新之路。从开始从语言角度研究成语,到从文化视角研究成语,有了全新的学术空间。不仅提出了“成语文化”新概念,而且出了国内第一本学术著作《成语文化论》,为构建成语文化学奠定了基础。
四十多年中,莫彭龄出版研究专著三部,编著20多部,学术论文50多篇。获省市优秀社科成果奖10多项。在省内外也有了较大影响。2013年,香港文汇集团在全国遴选成语专家。他们派专人在网上调研,读了70多篇论文,结论是:“当代成语研究重镇在江苏,主要在常州。”他们曾三次到常州找我,聘我负责设计《中华成语博览馆展陈大纲》。大纲以较高水准完成,获得中国社科院专家的较高评价。此后,我们同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国内一流出版社都有了合作。
开展社科普及,创大众平台
为了“成语文化”的研究和普及,莫彭龄发起成立了常州市成语文化研究会和江苏省中华成语研究会。这在全国尚属首创。研究会建立了三十多家成语文化研究和普及基地,搭建成语文化艺术节、成语文化论坛和教学观摩会这几个平台,研究和普及成语文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三所学校已经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厅成语文化课程基地。几十所学校的师生,成千上万的学生学习中华成语,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出版普及类图书,是宣传成语文化的长效路径。四十多年来,莫彭龄主编或参编普及类图书十多种。其中由他担任主编的《成语密码》(商务印书馆),创下了一年发行超过7万册的记录。此外,莫彭龄每年都会深入学校社区做成语文化讲座。2021年上半年,他坚持带病做线上线下的讲座,受到学生和居民的热烈欢迎。
推动社科发展,惟奋斗不息
四十多年,弹指一挥间。莫彭龄担任过20年的语言学会秘书长、十多年的成语文化研究会会长。为开展好学会的工作,莫彭龄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坐冷板凳,对寂寞窗,其中的苦和累,唯有自知。但莫彭龄常常感叹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推动社科发展,已成为莫彭龄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2019年,莫彭龄因肠道瘤手术需立即住院,但是为了研究会能顺利换届,他推迟了几天才住院,直至参加完换届筹备会议。出院后,还在治疗中,就参加研究会会议。在换届大会上,莫彭龄卸任了会长,大家恋恋不舍。但他表示:“成语文化的研究和普及,是我终生的事业,我将为此鞠躬尽瘁,奋斗不息!”